成语 |
解释 |
褒善贬恶 |
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
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|
诛求无度 |
敛取、需索财贿没有限度。 |
荒淫无耻 |
荒淫:贪酒好色。生活糜烂;不知羞耻。 |
哀而不伤 |
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漏洞百出 |
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现次数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说话、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。 |
九霄云外 |
九霄:天的最高处。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。 |
困而不学 |
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 |
死不开口 |
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家无儋石 |
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男大当婚 |
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。 |
刮目相看 |
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
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 |
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拔毛连茹 |
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去住两难 |
去也不好,留也不好,左右为难。 |
以身作则 |
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 |
画眉举案 |
画眉: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;举案: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。比喻夫妻互敬互爱。 |
尽付东流 |
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。 |
化外之民 |
化:开化;民:民众。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,即没有开化的民众。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,指中国教化达不到、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。 |
自负盈亏 |
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 |
听微决疑 |
微:隐微。注意细微的情节,解决疑难的问题。形容思想缜密,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。 |
苍黄翻复 |
苍:青色。比喻变化不定,反复无常。 |
将信将疑 |
将:又;且。有些相信;又有些怀疑。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。 |
内查外调 |
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。 |
人穷志短 |
穷:困厄;短:短小。人的处境困厄,志向也就小了。 |
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 |
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 |
行不贰过 |
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