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犬马恋主 |
喻臣下眷怀君上。 |
清清楚楚 |
清晰明白有条理。 |
南辕北辙 |
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 |
作贼心虚 |
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公才公望 |
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进谗害贤 |
谗:谗言,说他人的坏话;贤:贤良,指好人。说坏话,陷害好人。 |
以夷制夷 |
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强人所难 |
强:勉强。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。 |
不绝于耳 |
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 |
化外之民 |
化:开化;民:民众。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,即没有开化的民众。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,指中国教化达不到、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。 |
四邻八舍 |
指左右邻居。 |
波光粼粼 |
波光: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:形容水石明净。波光明净。 |
应运而生 |
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;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。 |
津津乐道 |
津津:兴趣浓厚。乐道:乐于谈论。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。 |
文理不通 |
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。 |
井井有条 |
井井:整齐、有条理的样子。形容整齐;有条有理。 |
害人不浅 |
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。 |
百家争鸣 |
百家: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;后指各种政治、学术思想;鸣:指发表意见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;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;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;如儒、道、法、墨、阴阳、名、纵横、杂、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。他们各自著书立说;在政治上、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;后世称为百家争鸣。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。 |
招财进宝 |
旧时迷信指招引财神进门来发家致富。 |
尽人皆知 |
尽:全部。所有的人都知道。 |
急起直追 |
立即振作起来;迅速追赶上去。 |
精明能干 |
机灵聪明,办事能力强。 |
春色满园 |
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。也作“满园春色”。 |
口说无凭 |
单凭口说,不足为据。 |
天造地设 |
天建造的;地设置的。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。赞美事物自然形成;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。天地:指自然;造:制作;设:安排。 |
根深固本 |
固:坚守。指根茎深厚牢固。 |
十二金牌 |
金牌: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,用金字牌,由内侍省派人速送。比喻紧急的命令。 |
相庆弹冠 |
庆:贺喜;弹冠:掸去帽子上的尘土。弹去帽子上的灰尘,准备做官。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