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恨铁不成钢 |
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。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;恨他不争气;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。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
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够。 |
隔靴搔痒 |
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
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百战百胜 |
打一百次仗;胜一百次。形容善于作战;所向无敌。 |
苦口之药 |
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 |
算尽锱铢 |
算:计算;锱铢:旧制1两=4锱,1两=24铢,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。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。指苛敛钱财。 |
民不畏死 |
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发号施令 |
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|
融会贯通 |
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家无儋石 |
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亡命之徒 |
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读书种子 |
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双柑斗酒 |
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认贼作父 |
把坏人当作父亲;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。 |
似曾相识 |
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形形色色 |
形容事物类别很多;各种各样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 |
孤注一掷 |
注:赌注;赌博时所押上的钱;孤注: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;掷: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。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;以决最后输赢。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。 |
连篇累牍 |
连:连接;篇、牍: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;累:重叠、堆积。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。形容文辞冗长。 |
蹊田夺牛 |
蹊:践踏;夺:强取。因牛践踏了田,抢走人家的牛。比喻罪轻罚重。 |
罪魁祸首 |
作恶犯罪的头子(魁、首:头目)。指坏事的根子。 |
将相之器 |
将:将帅;相:宰相;器:度量,才干。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。 |
妒贤嫉能 |
忌恨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好的人。 |
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 |
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,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。 |
八九不离十 |
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。 |
酒肉朋友 |
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;可以同欢乐;而不能共患难的朋友。 |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|
老:敬爱。尊敬我家里的长辈,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。 |
按劳分配 |
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