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不动声色 |
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 |
月明千里 |
月光普照大地。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,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。 |
穷途潦倒 |
潦倒:失意。形容无路可走,十分失意。参看“穷愁潦倒”。 |
压岁钱 |
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。 |
喔咿儒睨 |
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 |
主明臣直 |
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
死不开口 |
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龙驭上宾 |
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香火姻缘 |
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刻不容缓 |
刻:片刻;容:容许;缓:延缓;耽搁。一刻也不容许延缓。形容形势十分紧迫。 |
男大当婚 |
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。 |
故态复萌 |
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无声无息 |
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昏聩无能 |
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
弥留之际 |
弥留:本指久病不愈;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;际:时候。病危将死的时候。 |
去住两难 |
去也不好,留也不好,左右为难。 |
池鱼之殃 |
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。 |
顾虑重重 |
重重:一层又一层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。形容顾虑极多,难于放手行事。 |
博采众长 |
博:广泛;采:采纳;长:长处;优势。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、长处。 |
推波助澜 |
使水掀起波浪。比喻从旁鼓动;助长其声势;使事态扩大。澜:大波浪。 |
三天两头 |
隔一天,或几乎每天。形容经常、频繁。 |
择木而栖 |
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。比喻选择贤君明主,为其效命。 |
碎骨粉尸 |
比喻把事物彻底打碎、摧毁。 |
衣香鬓影 |
形容妇女仪态娴雅,服饰艳丽。 |
不可收拾 |
收拾:整理。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;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。 |
荒无人烟 |
形容偏僻荒凉;没有人家。人烟:住户。 |
惊心吊胆 |
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。 |
将信将疑 |
将:又;且。有些相信;又有些怀疑。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