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安适如常 |
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。 |
皆大欢喜 |
皆:都。人人满意;全都高兴。 |
纸老虎 |
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。 |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 |
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。 |
疙里疙瘩 |
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 |
孜孜以求 |
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多情善感 |
感情丰富,容易伤感。 |
闭关自守 |
守:防守。封闭关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来。也比喻因循守旧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。 |
节哀顺变 |
抑制哀伤,顺应变故。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。 |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|
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 |
断织劝学 |
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
受益匪浅 |
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双柑斗酒 |
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狂风暴雨 |
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
耳聪目明 |
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 |
出师不利 |
师:军队。利:顺利。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 |
麻木不仁 |
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以夷制夷 |
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哀兵必胜 |
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 |
转弯磨角 |
见“转弯抹角”。 |
他山之石 |
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
天下为一 |
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 |
谚语。原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 |
行不副言 |
谓言行不一。 |
解甲休兵 |
见“解甲休士”。 |
忧愤成疾 |
忧愁气愤得病了。形容极其忧愤。 |
尾生丧身 |
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,水涨,尾生不愿失信,抱着桥柱被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 |
归老林下 |
指回到幽雅处所,度过晚年。 |